close

圖1 2017年北京市重污染日大氣PM2.5本地和區域貢獻

北京市新一輪PM2.5源解析結果呈現以下特點:

2017年,在國傢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的指導和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立項的重大科研項目支持下,北京市環保局組織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清華大學、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及北京大學等相關單位,將科研項目與日常監測工作相結合,開展並完成瞭“北京市2017年大氣PM2.5精細化來源解析”研究工作,得出瞭北京市新一輪PM2.5的主要來源結論和下一步工作建議。這項工作也是國傢大氣攻關項目中開展的2+26城市“一市一策”專項工作北京跟蹤組的重要工作內容和成果。

源解析結果:本地排放占2/3,在本地排放中移動源占45%;區域傳輸占1/3,但重污染日區域傳輸貢獻超過50%。

第二,本地排放中移動源獨大,占比明顯上升。在全年不同時段及空間范圍內,移動源均是本地大氣PM2.5的第一大來源。本地排放中移動源占比高達45%,是上一輪解析結果(占比31.1%)的1.4倍。

2018年5月14日,北京市發佈瞭新一輪的細顆粒物(PM2.5)來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北京市全年PM2.5主要來源中本地排放占三分之二,區域傳輸占三分之一,2017年PM2.5年均濃度58微克/立方米中區域傳輸貢獻約20微克/立方米。隨著污染級別增大,區域傳輸貢獻上升,重污染日區域傳輸占55%-75%。從北京市當前本地大氣PM2.5來源特征看,移動源占比最大,達45%。

附:我市上一輪PM2.5源解析於2014年發佈,結果顯示,區域傳輸貢獻約占28%-36%,本地污染排放貢獻占64%-72%。在本地污染貢獻中,機動車、燃煤、工業生產、揚塵為主要來源,分別占31.1%、22.4%、18.1%和14.3%,餐飲、汽車修理、畜禽養殖、建築塗裝等其他排放約占PM2.5的14.1%。

最新科研成果新一輪北京市PM2.5日本貓眼葡萄禮盒|日本貓眼葡萄禮盒批發來源解析正式發佈

專傢認為此次源解析方法科學、數據可靠、結論可信

北京市環保局長期以來,持續組織開展顆粒物監測、研究和來源解析等工作,2013年開展、2014年發佈的首次PM2.5來源解析結果,為制定和實施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提供瞭有力的技術支撐。

第一,本地排放來源貢獻發生較大變化。首先,各主要源對PM2.5的絕對濃度貢獻全面明顯下降,燃煤源下降幅度最為顯著;其次,PM2.5各主要來源占比呈現“兩升兩降一凸顯”特征,移動源、揚塵源貢獻率上升,燃煤和工業源貢獻率下降,生活面源貢獻率進一步凸顯。

第三,不同區域及時間段來源有所差異。從不同區域上看,南部邊界燃煤、城區機動車及交通站點揚塵特征最為顯著。從不同時間段來看,移動源均是最大的來源,而硫酸鹽主要受區域燃煤傳輸影響。

第四,區域傳輸貢獻有所增加。從全年平均來看,區域傳輸對PM2.5年貢獻率為34%±8%,與上一輪源解析結果相比(32%±4%)略有增加。從重污染日貢獻來看,重污染日區域傳輸貢獻率為日本靜岡哈蜜瓜|日本靜岡哈蜜瓜批發55%-75%,與上一輪源解析結果相比明顯上升。區域污染傳輸存在傳輸通道,其中,南部(尤其沿太行山一線)、東部傳輸通道貢獻更高。

根據此次研究結果,專傢建議:

一是根據本次源解析本市污染“兩升兩降一凸顯”特征,強化對移動源(特別是柴油車)、揚塵和生活面源的治理;二是繼續深化區域聯防聯控工作,聚焦重點時段、重點傳輸通道,優化產業佈局,加強重污染期間應急聯動;三是持續加強科技支撐,提升日本珍珠小葡萄|日本珍珠小葡萄批發科技治污、精準治污能力。

源解析結果表明:各主要源對PM2.5的絕對濃度貢獻全面明顯下降;本地源呈現“兩升兩降一凸顯”;區域傳輸貢獻有所增加。

圖2 現階段北京市大氣PM2.5本地來源

此次研究的主要結論表明,北京市全年PM2.5主要來源中本地排放占三分之二,現階段本地排放貢獻中,移動源、揚塵源、工業源、生活面源和燃煤源分別占45%、16%、12%、12%和3%,農業及自然源等其他約占12%;移動源中在京行駛的柴油車貢獻最大,揚塵源中建築施工和道路揚塵並重,工業源中石油化工、汽車工業和印刷等排放揮發性有機物工業行業的貢獻較為突出,生活面源中生活溶劑使用等約占四成。區域傳輸占26%-42%,約三分之一,且隨著污染級別的增大,區域傳輸貢獻呈明顯上升趨勢,中度污染日(PM2.5日均濃度在115-150微克/立方米之間)區域傳輸占34%-50%,重污染日(PM2.5日均濃度>150微克/立方米)區域傳輸占55%-75%。

相對上一輪的源解析,本次在技術方法和手段、基礎數據量及解析結果的精細化等方面均有提升,特別是在年均解析結果上,在時間、空間維度上進一步開展瞭不同情景的解析,並獲得瞭更詳細、更有針對性的行業貢獻。同時在實施過程中多次通過專傢咨詢會、論證會等不同方式對源解析的技術路線、數據來源、結論等進行瞭論證,吸收瞭國內外源解析相關的最新科研成果與技術方法。國傢大氣攻關聯合中心第一副主任郝吉明院士、副主任劉文清院士和賀克斌院士等多次參加討論會和結果的論證會,專傢們一致認為此次源解析綜合技術路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數據詳實可靠、結論可信。
arrow
arrow

    oqe428ea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